10月30日至31日,自治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孟根率领调研组,深入呼和浩特市,就科技“突围”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科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密光栅制造基地、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以及“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及其孵化企业等。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详细了解各平台与企业在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育、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对我市在科技“突围”工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五大领域”“八大方向”和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产业发展新赛道,将科技“突围”作为“强首府”工程、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着力点。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持续增加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高质量科技供给。据统计,今年1至9月,我市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4.65 亿元,同比增长 27%,占GDP总值 6.40%,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10%。新增科技服务业重点监测企业7户,总数达到175家,实现营收91亿元,同比增速69.5%。
在对标“起跑即领先”的要求下,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张涌院士和李喜和教授团队,首次实施“抗逆抗病高产牛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国家科技项目,实现了国家科技项目“零”的突破。此外,“光栅、乳业、乳酸菌”三个点位被纳入自治区“突围”工程,部署市级科技“突围”项目15项,研制投产了国内首款牛大肠杆菌基因缺失灭活疫苗(Z9株),并建成了全国首条动物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生产线。内蒙古农业大学“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项目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地力培育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猪用重组口蹄疫0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调研组还了解了“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在成果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至9月吸收转化成果141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5亿元,同比增长104.9%。同时,呼和浩特市通过厅、市联动,打造了留创园、科技城、金桥双创园、和林新区人才谷等4个创新驱动业态密集、科技资源集聚、创新服务质优的科技集聚区,实现创新政策、资源和服务的高效共享。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市级科技领军企业已达4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1家,数量均位居全区首位。在全市3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70家企业实现了研发投入、研发机构、研发成果的“三清零”,占比高达46.6%。同时,我市成功吸引103位院士合作交流,汇聚125个创新团队和700余名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1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2家院士创新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调研组一行指出通过近年来实施的“强首府”工程、科技“突围”工程,呼和浩特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愈发强化,引才育才聚才效应愈发凸显,科技管理部门“搭梯子”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充分肯定了我市科技“突围”工程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科技“突围”工程还要加强统筹规划和区域合作,还要健全法律法制创新来为科技保驾护航等非常有指导性的建议。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强化与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衔接,深化区域合作以及央地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入布局科技“突围”工程,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工业芯片等领域布局一批科技 “突围”新点位,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在未来产业中占据 “一席之地”。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于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蓝峰、 呼市科技局局长李孔燕等相关人员参加调研。(办公室 规划与平台建设科)